◆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 > 名家访谈
笔颂生命之歌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  标签:

 

 

点击新窗口打开 

 

 

 

 

 

            ——杨晓亮的花鸟画情缘

 

 

 

          画若其人  在粗犷与细腻间彰显生命力

 

 

    杨晓亮作画,有着自己独特的习惯:立身案前,握笔凝神须臾,便在纸上纵横挥洒起来,笔墨潇洒、大有一气呵成之感;待画作主体布置好后,再回头慢慢将细处一 一“收拾”妥当。

 

    这种融粗犷与细腻风格于一体、“兼工带写”的作画方式,是杨晓亮近十年来追寻的方向,而今此种风格已渐臻成熟。这种绘画技法,既有工笔之精细,又兼写意之潇洒,既可得状物之真实,又可得写意之趣致。

 

    正因为此,杨晓亮“较之一般的花鸟画家,多了几分色彩寄托,少了几分清瘦苦寒;多了几分自然活泼,少了几分呻吟病态;多了几份率意天趣,少了几分造作矫揉。”(原成都画院院长田旭中评杨晓亮画作语)

 

    打开杨晓亮花鸟画集,画面迸发出鲜活健康的生命力来。他笔下的各种鸟,有的栖息于岩上,有的立于枝头,有的展翅于空中,在翠叶红花间,鸟儿们或觅食、或休眠、或鸣叫、或嬉戏……画面将人们带入一个清幽的世外桃源中来。但是,细观这些鸟儿,便会体味到其独特之处。如《鹤鸣秋林闻于野》图中之鹤,鹤张开长喙,颈部略微后弯,双目晶亮有神,似乎正大声向远方呼唤;尤其是鹤的足部更显夸张,鹤爪比正常的爪长了许多,且屈曲如干,遒劲有力,将鹤的孤傲、雄浑的生命力彰显无遗。

 

    无论是其画面所营造的氛围,还是所用 “兼工带写”的画法,晓亮竭力追求的是在粗犷与细腻间显和谐、于豪放与严谨中求平衡,这种风格也成为他为人处事之道。熟悉杨晓亮的朋友皆知道,他为人开朗豪放、磊落真诚,办起事来又细致妥帖、考虑周全。

 

    他将自己的字名为“焱夔”。 “焱”者,光华、火焰,光彩耀目之意;“夔”,意敬谨恐惧。“人生既需要激情勃发,同时需要冷静严谨,才能走得稳健、坦荡。”这是晓亮从绘画和五十多年人生中总结出的人生哲理,其实这也暗合了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生命当在勃发与内敛、奔放与含蓄中求得均衡。

     

 

 

以古为师,法取自然

 

 

    1962年,杨晓亮出生于彭州市天彭镇一个普通职工家庭。文革之初,父亲在单位常画些宣传画,回家后也爱提笔画画水粉画、国画等,有时还写写毛笔字。天长日久、耳濡目染,极有天赋的晓亮便找来糊窗户的那种泛黄的纸,跟着父亲学起画来。因为写字、画画都很出色,五年级时,晓亮已经被老师指定为办校园板报的最佳人选了。

 

    某次到同学家玩,无意中瞅见一本叫《芥子园画谱》的旧书,晓亮翻开,顿时被里面深入浅出、精细独到的内容吸引了,他惊叹原来自然界中的树木山石、人物屋宇、梅兰竹菊、花卉草虫已早被前人如此细致入微地总结了画法技巧。真是相见恨晚!他从同学家借回此书,连续熬了几个夜,将画谱全部临摹出来。此后,《芥子园画谱》成为他课余最好的伙伴,他在长期欣赏、临摹、临写中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

 

    文革中期,报纸上经常出现以国画形式表现的宣传画。恰隔壁邻居有两夫妇以糊纸板为生,每天要耗用大量的报纸。晓亮瞅好这个机会,一旦有空,便在报纸堆中搜寻,拿着剪刀将载有国画的那部分报纸小心翼翼剪下来,作为自己绘画学习的资料。那时候,报纸上常常出现的都是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等近现代大家的画作。晓亮搜集了大量的报纸国画,进而从这些大师的画作中汲取充分的营养。

 

    1978年,晓亮报考川美附中,因英语不过关未被录取,家里托人在彭州石棉厂为他找了一份搅拌工的工作,一心痴迷于国画的晓亮并没有放弃对绘画的那份热爱。工作之余,他常骑着自行车到农村写生,将静谧优美的田园风光绘入画中;他还常常到新都宝光寺、成都工艺美术社、四川省文物商店等处,留恋于一幅幅翰墨丹青前,细心体悟前贤名家们的笔法、构图、用色。

 

    1979年,命运转机出现,武汉空降兵部队到彭州招考,晓亮如愿入选。在部队的两年时间里,晓亮以绘画方面的优势赢得部队领导青睐,成为办板报、报纸的中坚力量。期间,他还被送到湖北美术学院进修,进而打下了素描、色彩等西画基础功底。

 

    在其人生中最易扎下理想之根、最有生命激情的这十多年时光里,杨晓亮冥冥之中与国画结缘,并以古人为师,孜孜不倦地从大师们的画作中吸取精华。然而,正如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说:“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的确,天地之大,浩淼的日月星辰、壮阔的山川河岳、灵秀的鸟木虫鱼……大千世界,是古今中外画家们取材师法、生发灵感的不竭源泉。

 

    杨晓亮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常在清晨时分就将鸟笼挂到树上,笼里的画眉跳上跳下,那婉转动听的悦耳叫声至今犹似耳际回响。后来,他也学着养过绣眼鸟、大嘴鸟,为的是听鸟儿们清脆的鸣叫——这不经意中也为今后画鸟积累了直接的体验和感悟。

 

    杨晓亮生活的彭州,其北部山区风光秀美壮观,著名的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区内风光旖旎、气象万千,飞禽、走兽、流泉、飞瀑、峡谷、栈道、怪石、彩虹、神灯、佛光、奇花异草……这里成为摄影家和画家们采风、写生的天堂。长大后,杨晓亮便经常与友人们约同到龙门山写生,家乡的山水美景、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不断激发着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

 

    较之传统的花鸟画,杨晓亮的花鸟画更多几许自然野趣。画面上那苍凉积满青苔的岩石、清澈的溪流、隐约可见的瀑布、遒劲枝干的花木,一些或黄或红的野果,以及形态各异的鸟儿,都透着盎然的野趣。正是他将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深深刻烙心间,拜之为师,结之为友,潜移默化中将天地间灵秀和生机融入画中。

 

 

 

绘画之路,坚定执着

 

 

    从事任何一门艺术,都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坚韧和恒心,绘画艺术也不例外。

 

    1985年,杨晓亮因绘画方面的特长,调入成都师专(现西华大学的前身),一方面负责学校电化教育课程和电教片的制作,另一方面继续自己钟爱的绘画艺术。

 

    初生牛犊不怕虎。1988年,杨晓亮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画展,也成为在彭州举行个人画展的第二个人。回想这次画展,晓亮自认为“那时的画确实还很不成熟,有很多幼稚之处。”但就是这次展出,不仅给了晓亮极大的鼓舞,也为彭州其他热爱书画的青年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了热爱的艺术的年轻人执着走下去的信心。

 

    此后,晓亮一发不可收拾:1989年,在杭州举办个人画展;1990年,深圳个人画展;1991年,天津个人画展。三处画展举办,均获得好评与赞声。深圳画展时,他的画作得到著名画家王子武老先生的充分肯定;浙江画展时,我国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家、美术教育家陆抑非先生高度评价了杨晓亮画作;更有天津大学教授、著名书画家王学仲先生为晓亮题字“后生可畏”。业界泰斗们的鼓励和肯定,给了晓亮巨大的信心和决心,从此暗下决心要在绘画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月有阴晴圆缺。上世纪90年代初,下海潮兴起,看到下海成功的人士开轿车住洋房,晓亮也动心了。他也跟着下海了,先后卖过工艺品、开过茶坊,甚至还卖起皮鞋。或许骨子里生就文人气质,缺乏商人的精打细算,4年的经商结果是,投入了时间和经历,回报却非常少。当然,期间也有不少人来求他的画作,大多是请他画“锦绣前程”、“富贵吉祥”之类的商业画,他全部婉然拒绝了。

 

    重回到绘画这条路上,经过1年多的沉淀和思索,渐渐沉静下来的晓亮画了一批工笔花鸟画作。1997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花鸟画集;1999年,索斯比拍卖行为包括杨晓亮在内的四川省4位青年画家举行了一场专场拍卖,此次拍卖效果良好,这也让他更坚定今后要走在绘画艺术这条路上走下去。

 

    2000年,他参加了一个国内中青年画家的学术机构——今日水墨,由此便与全国的一批画家们走在一起。来自天南海北的文化碰撞,艺术上多元化的交流切磋、探讨研究,让杨晓亮不断开拓视野、提升内涵。有了这批艺术同仁们的倾心支持和携手同行,晓亮坚信:将继续坚定地在绘画之路上前行!

 

 

 

突破自我,颂生命之歌

 

 

    从古至今,在花鸟画这片艺术的百花园中,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绘就了灿若星辰的诸多花鸟画佳作。但是,若一味沿袭古人,实现不了创新、凸显不出个性,对画家而言,恐怕难离窠臼。

 

    大约十年前,随着眼界的拓宽、画风的成熟,一种强烈的想改变自我的冲动便不时涌动在杨晓亮心头。某天,他作画时,意欲画出“木刻版画”的特效来,从晚上画到天将黎明,但一直未画出心中想要的效果。撕掉画后,他伏案继续画,却越画越离谱。苦闷、思索,画了撕,撕了画……那段时间,内心交织着的强烈的矛盾感,促使着他每天都提笔作画。可是,他的画好像越来越糟糕了,甚至连鸟儿基本的造型似乎都不会画了。

 

    “那段时间,我很多次反问自己:我难道是不会作画了吗……现在回过头去看,那是因为要上一个新台阶了,要突破自己了!”杨晓亮给自己下了一个总结,当在上一个台阶之中,肯定有一个失败、甚至更失败的过程!因为这个阶段就是一个否定以前、重塑自我的过程!

 

    在这痛苦迷惘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一直未放弃寻找和探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某天晚上,他拿起画笔随意画时,突然一道灵光闪现出来,他快速用双勾的画法,完成了一副鹭鸶山野图,图中鹭鸶和山间的野花草,显得野趣横生、生机无限——这就是困惑了他两年,一直想追寻的那种感觉。振奋之余,他知道,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终于被他寻到了!!

 

    其实,在晓亮从事绘画艺术的几十年中,有过多次类似经历,特别是近十来年,随着思考、探索的增多,这种否定自我——困惑迷惘——再上台阶的情况出现得更多。

 

    采访中,看到桌上他刚完成的一副作品,笔者随口问起图中之鸟叫何名时,他笑言:“如果我画的是自然界中具体的哪种鸟,那不是作画,而是画标本。”他解释道,大约在五六年前,他已渐渐形成一种新的展现鸟儿形象的绘画语言:他画中的鸟儿,大都是融合了喜鹊的身、白头翁的头、鹰的爪等好几种鸟类的特征。他认为,这样的鸟儿才是他心目中的鸟,自然灵气、活力洋溢。

 

    杨晓亮在其《花鸟画的魅力》一文中这样阐释对自然和创作的理解:“历代花鸟画家从没有停止对优美、恬静、和谐的自然美、生态美追求。画家借花鸟形象来表达主观意念和审美追求,表现出的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人类真挚美好的情感。”

 

    在这条追寻自然、生态之美的路上,杨晓亮认为,今后将可能遇到更多困惑,他不会停歇,他将用手中画笔,在光影墨彩的世界,绘出更为精彩的生命颂歌。

 

                                                               文-晓凤

 

 

 

杨晓亮简介

 

 

杨晓亮,(字,焱夔),号“半曙楼主”

               

国家一级美术师

 

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常务理事

 

四川省开明画院院长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成都市花鸟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彭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彭州市画院院长

 

“今日水墨”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组委会

常务副主任

 

现就职于四川西华大学

 

 

 

    艺术履历及作品入编

 

《中国现代民间艺术人才》集

 

《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名录》

 

《92、93·中国美术家》

 

《中国中青年国画家集》

 

《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集》

 

《中国牡丹作品集》

 

《‘今日水墨’ 中国画名家作品全国巡回展画集》1——9集

 

《芙蓉情韵——成都市市花作品集》

 

《2005水墨名家》作品集

 

《中国画名家花鸟画小品集》

 

《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作品集》

 

《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集》

 

并荣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等

 

 

 

    国画作品先后在杭州、深圳、天津、山东、河南、安徽、南京、苏州、常熟、盐城、成都、青海、甘肃、呼和浩特、广州、珠海、西安、莱芜及美国西亚图、加拿大、澳洲、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地举办个人展览和联展。作品和介绍文章先后发表于《国画家》、《美术世界》、《美术报》、《美术大观》、《中国画家》等书刊。


 

         

    出版有《杨晓亮画集》、《杨晓亮花鸟画集》、.中国当代国画名家——花鸟《杨晓亮画集》、《花风醉羽》杨晓亮花鸟画作品集等书。

 

 

 

作品赏析

 

 

点击新窗口打开

 

 

点击新窗口打开

 

 

点击新窗口打开

 

 

点击新窗口打开

 

 

 


标签:
更多

上一篇:据仁游艺 遣兴寄怀

下一篇:恩师胡真来的心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