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 > 名家介绍
涓流汇海 艺术战疫——胡真来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  标签: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正常的生活节奏。病毒肆虐、来势汹汹,但是社区工作者们没有畏惧、逆行向前,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共同战疫。他们用脚步丈量社区每一个角落,用双手记录排查每一户居民,收集信息,用声音传播每一条防控知识,他们用爱与温暖默默守候着人民的健康与安全。他们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表达对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敬意,本次活动应运而生。

此次活动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成都市美术家协会、成都市书法家协会支持,成都恒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武侯区金花桥街道办事处、金花桥街道金凤社区协办。

活动自征稿以来共收到48件作品,涵盖了四川省、市文联,四川省、市美术家协会,四川省、市书法家协会,专职艺术家,以及退休干部和学生创作的以"弘扬正能量,关怀在身边;弘扬真善美,风雨爱先行;弘扬艺能量,艺术在发声"为主题的不同形式的优秀作品。

捐赠仪式于3月31日下午2:30在金花桥街道金凤社区举行。由于现在疫情还未结束艺术家们不能亲临现场,为感谢艺术家们的辛苦付出和大力支持特别推出《涓流汇海艺术战役》专题报道。

 

 

艺术简历

胡真来,1955年10月生于成都 ,書画家,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委员,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国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书画专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新联会书画院副院长,四川同心書画院研究员,四川省警察書画院画家,成都市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将星书画院副院长,张大千大风堂龙门(龍國屏)传人。

作品欣赏

 

 

等一场雨,看一个春天,想一幅画,念四个时节,一瓣花开,一叶木落。最是尘间花鸟醉人心。

一纸清鸢,提笔落墨,书一世真情。一刹流年,花甲前后览厚积薄发。不忘初心,笔耕不止,观其挥毫情真,落字成暖。

 

 

 

走近胡真来先生的花鸟画,犹如置身于一片野芳幽谷之中,那熟悉的一花一鸟不经意间就栖息到了满布尘埃的心灵上,使得人心豁然开朗,纯净无比。在胡真来先生的花鸟作品中, 我们窥见的不仅仅只是现实生活的一角,也不只是当时内心的写照,更多的是他把对万物和生活哲学的领悟融汇其中,让人生禅意自然的流露。正是这样,无私的季节并未忘记这位才思敏捷的画家,那千树万树的桃花、梨花、夏日的荷花、秋天的银杏,总是和他相伴,八哥、白鹭用他们善变的羽毛,为他的画面渲染着多彩的华章。

 

 

 

如今,作为一名艺术家,胡真来同时也是一位美术教育家,二十多年的绘画教学让其桃李满天下,如今他昔日的学生有的也成为了老师。他说:"中国画的发展离不开薪火相传,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继续攀登。"

胡真来的艺术成就不仅是天赋,而且还和家学渊源有关。胡真来的父亲胡鸿业自幼熟读诗书,而且还曾拜江西珠山八友中的汪野亭学画,胡父北大毕业后投身抗日革命,转战中国香港和印度加尔各答,参与过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绝密电码。

 

 

出生于解放后的胡真来也是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念书学画,小小的胡真来对美术仿佛有天生悟性,当时国人生活普遍艰难,胡家根本买不起画谱,胡真来就对着搪瓷脸盆和茶缸上的图案临摹,每日乐此不疲。

"家父尊崇異子而教,书画同源的古理,于是将我领到蜀中著名书法家王砥如先生处,拜王老为师学习书法。"胡真来说。七八岁的时候,胡真来开始正式握管习画。

1972年,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胡真来初中毕业就不得不步入社会,拥有一技之长的他进入成都诗婢家,成为一名在绢扇上作画的画工。"那时我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厂里,然后驮回一纸箱空白扇子回家干活,画一把挣三分钱,每天能画100把。"回忆起青葱往事,胡真来的脸上泛出笑容。

胡真来在诗婢家一干就是20年,这期间胡真来临摹过各朝各代的著名山水、人物、花鸟画他几乎都临摹过,范宽的《溪山行履图》、韩干的《牧马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宋徽宗的《红蓼白鹅图》等经典名画在他笔下几可乱真。

 

 

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创作的国画还曾被台湾地区的画商大量收购,1992年,胡真来和另一位年青画家姚叶红联袂在四川美术馆举行双人展,当时这个展览在本土艺坛引起不小反响,胡真来也正式步入职业艺术家之列。

成名之后,胡真来在艺术创作的同时,还经常在成都各大中小学给广大青少年进行国画教学,他感慨地说:"四川艺术圈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传、帮、带,当年那些老先生们毫无保留的教我,如今我也有责任把水墨之道传给下一代,这样我们的国粹才能薪火相传。"

 

 

胡真来的作品中笔墨的振荡和情感的宣泻都极具鲜活的个性,那些隐隐然透析于纸面上的文人画气息和本性真力,在今天显得尤为可贵。对此,关于"师古为今用",胡真来也有着自己的观点:"中国画发展到今天的确需要创新,但新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美的。前段时间艺术圈有人批评丑书泛滥的现象,我认为有些偏激。所谓的丑书艺术家,他们很多人也曾花了很多功夫在传统书法上,他们的标新立异也是一种探索,所以我们不能棍子打死。"胡真来认为,探索精神很重要,艺术唯美教意更重要。跟风和守旧都不应值得提倡,中国传统书画无论怎么发展,都离不开两大内核:一是气韵生动,二是骨法用笔。"这个理论是南朝谢赫提出的,我们只有站在前人肩膀上才能不断向上攀登。"

多年来,胡真来一直坚守传统绘画的本源,同时也坚持用豁达闲散的眼光看待周遭世界,正因为如此,胡真来的绘画道路越走越顺畅,也越来越宽广,正如他自己所言:"60岁前厚积,60岁后薄发。活到老学到老,笔耕不止!"


标签:
更多

上一篇:呕心沥血为人民,出神入化写春秋

下一篇:胡真来 | 抗击疫情,艺术家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