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学心法中曰:"山水不出笔墨情景,情景者境界也。古云:"境能夺人"。又云"笔能夺境"终不如笔境兼夺为上。盖笔既精工,墨既焕彩,而境界无情,何以畅观者之怀。境界入情而笔墨庸弱,何以供高雅之赏鉴,吾故谓笔墨情景缺一不可。"妙哉!
艺术创造需要对意境的营造和对为营造意境而必须具备的笔墨功夫的磨练和文化底蕴的积累。观蒲维民先生的中国山水画艺术,正是其几十年沉淀的结果。在她的笔下呈现出对现实的关照和内心情感的释放。关照现实面对自然的师造化和对生活感悟后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去呈现是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探索和思考。回望其走过的人生道路和艺术旅程,过往的经历成为了滋养她艺术的源泉:知青生涯的砺练,带着孩子上大学攻读中文专业,协助先生办企业等等。由于对艺术的热爱,遍访名师学习中国山水画艺术。几十年下来,足迹亦踏遍了蜀中的山山水水,作品多次入选各级美术作品展览并被有关机构和喜爱她艺术的藏家收藏。
在中国画坛,虽然不乏从事山水创作的女性画家,但毕竟更多的女性选择人物和花鸟,以便传递出女性对花草的喜爱和对人性关注的天性。蒲维民先生却选择的是用雄山大水的表现方式去展示自己对艺术的诠释。我们通过这一幅幅气势磅礴的大山大水,看到她试图透过这一座座雄伟的高山,流动的烟霞,呈现给观众其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在其中国山水画的探索中,她选择的是三种积累方式,即一曰:向传统学习。二曰:向名师学习。三曰:向自然学习。这也是几乎所有艺术有成的人应该行走的道路。师古人,她喜欢倪赞的潇逸疏朗、王蒙的繁密苍润、石涛的率性自如。师今人,她求教于活跃在四川画坛的名师同道,在他们的教导帮助下逐渐进步和成长。师自然:足迹遍及名山大川,以自然为师使万千丘壑入画,渐成自家风貌。因于此,其作品追求雄秀跌宕的气势和白云深处是家乡般诗意的栖居,给我们家山在望的惬意。在石色的运用和笔墨的变化中,呈现出清新雅逸的韵致。
我尤为喜欢她的一幅名为《烟云出没有无间》的作品,群峰掩映在烘染了多遍的墨色中,独留画面中段的一处山峦透着亮亮的光,点缀的房屋使作品充满生机。这幅画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生活的故事:人生的道路,曲折而漫长,无论艰辛与坎坷,热爱生活,阳光就会照在大地上,那怕只是那么一束,也充满温暖!
"山舞银蛇云飞扬,浓墨淡彩铸人生!"蒲维民先生的中国山水画艺术大气自然、清新隽永,是她的心声,读来意韵深长。
陈荣 2016年3月
(作者系 四川省美协人物画会副秘书长、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美协副秘书长)
蒲维民艺术简介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原书画院特聘画师
四川省老年书画研究会西岭书画院画师
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员
成都市工笔画学会会员
成都莲馨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国际文化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画师
成都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
先后师从川内知名画家研习山水画。
现在四川省诗书画院管苠棡工作室高级研修班深度进修。
书法作品《河山秀丽》获2002年全国书法大赛金奖。
国画作品《牟尼沟》获2005年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优秀奖。
国画作品《阿莫河畔》获2005年第五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山水百强”奖。
国画作品《三峡风光》获2006年第六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百强荣誉奖”。
国画作品《气势抱石》获2014年全国城市党风廉政建设优秀作品展二等奖。
2014年国画《秋山云起》入选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四川展区。
有诸多作品参展获各级大奖,并编入画册。
许多作品被主办方或个人收藏。
另有团扇,扇面仿古山水被美国方家收藏。
作品欣赏
上一篇:高刚秀(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