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 > 名家介绍
古典人文精神的现代寻绎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  标签:

——魏爱臣及其书法艺术

 

文/朱中原 

 

 

点击新窗口打开

 

 

 

     他不跟风,不学时髦,不计较名利得失,不为展览而创作,只为心中的传统文化追求和人文精神的寻绎。因此,心性的塑造和文化品格的追求,成为其书法创作在当代书坛的重要价值所在。当我们在欣赏魏爱臣书法的时候,分明能感觉到一股潇洒畅快、玉树临风的正大气象向你扑来……

 
    魏爱臣学书,像很多人一样从楷书学起,半天摸不到头绪。他第一次接触书法是颜真卿《多宝塔》,继而学习《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等,后来又对隶书《史晨碑》、《石门颂》、《张迁碑》等进行了基础学习,像无头苍蝇不停地换着字体和字帖,始终没有找到感觉。直到临习《圣教序》的时候,他终于敲开了书法的大门。
 
    随后转习二王系列手札,这个时候似乎喜欢王羲之的“龙跳天门和虎卧凤阙”,这种审美似乎注定在日后的风格上更加高古。在对二王有了一定体会之后,他沿着行书的路线开始临写颜真卿《祭侄文稿》、苏东坡《寒食帖》、米芾系列手札、王铎相关书法。通过多年的学习,打下了深厚的行书根基,但行书的流畅似乎并没有满足他的性情,他又开始从另一个源头入手,直接从草圣张芝的《冠军帖》开始,继而对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等进行系列学习,直到接触王铎草书之后,他才发现这种具有极强张力的线条正与他骨子里所追求的东西相融。随后他分时期地对王铎进行研究临习,走进王铎的世界后,他同步追随王铎的脚步,对《阁帖》反复进行通临,随后又溯源而上,一起走进米芾的世界,再走进王献之的世界。这个时候他对米芾的理解,已经不再是初学时的简单临摹,他发现米芾这个点,在整个书法史上承上启下,上可直追魏晋,下可徜徉明清,而且米芾和王铎的根基都无法回避《圣教序》,直到这个时候,他参悟到了融会性情而贯通的多年追求的书风和文脉的相承。
 
    魏爱臣用笔因形生势,八面出锋,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调剂,笔断意连,字势飘逸;擅长用墨,涨墨中锋凸出,余墨扩散自如,血脉极其通畅;线条极具张力,遒劲有力,精细处转换自然,气韵充盈,得王铎线条三昧;章法纵横恣肆,笔势连绵跳跃,勾连如藕断丝连,跌宕起伏。细品其书,可以读出浓重的书卷才情之气,洒脱、直率,一股锐意进取的气质。这种气息既是个性化的气息,也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的气息。略微远观,整体如行云流水般畅快淋漓,具有很强的原创性和和律动感,又透露出一股静穆的内敛风神,正如一俊朗、清健的青年才俊。
 
    从这个角度来说,魏爱臣书法的路子走的不是一般的正。他体现了书法文化价值的“守正创新”。“守正”就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就是要走近经典,“创新”是在“守正”基础之上的“创新”。“守正创新”确保了书法的文化正脉和文化品格,也对当下将中国书法文化“快餐化”的现象给予纠正,这是当代书法发展的文化方向。
书法应是超越技法而成为心性文化审美的形式,从中展现出人的性情、生命的境界和哲学的内涵,这也是古人在“技进乎道”中追求文化的价值。
 
    在中国书法史上,魏晋书法前所未有地充满着强烈的个人生命气息,饱含着生命体验的个体精神。现在中国书法界的很多所谓的创新表征出来的是一种“守邪创新”,受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极端影响,注重向日本的少字数、墨象派的狂躁般的视觉冲击力。还有的是为了迎接展览,反复来临摹拼接,进行复制和拷贝式的创作,这根本不是一种艺术创作,而是一种不具有时间、空间等审美特性的产品制作,这种制作完全脱离了艺术创作的根本宗旨。而魏爱臣不跟风,不学时髦,不计较名利得失,不为展览而创作,只为心中的传统文化追求和人文精神的寻绎。
    夫正书者,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而草书者,则以使转为形质,以点画为性情。”孙过庭一语道破草书真谛。又云:“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孙过庭强调了书法在表情达意层面上的重要性,魏爱臣就主张书法特别是草书要以气韵和性情来表达。
 
    他的创作更体现了原创性,将气韵贯穿于整幅作品之中,这种贯穿更重要的是长期的文化积淀和瞬间性情融为一体,才能创作出具有原创性、律动性、艺术性的作品。甚至在创作时的环境性情都对创作产生影响,将平时积累起来的对古人经典的学习经验,运用于作品之中,因形生势,因势利导。或起伏跌宕,或轻重缓急,或恣肆淋漓,具有大气磅礴、萧散雄浑、飘逸畅快之气势。为此,我们可以看到他很多的作品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创作完成的。友天下士,读万卷书。可以说,他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国内的台湾、香港、福建、浙江、湖南、山东、山西、北京、东北、内蒙、新疆、四川各地等都散落他的墨迹;2014年中马建交40周年之际,受邀赴马来西亚讲学,并在马来西亚的美里、古晋、吉隆坡、马六甲、新山等地留下了他的笔迹。2016年5月,曾受邀参加由成都市政府组织的他随成都市政府代表团赴法参加“中法成都文化展”活动。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诗意成都》为主题的展览,作品被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苏旭、法国文化部戏剧总监于尔斯、法国艺术家协会主席雷半阿隆及相关人士收藏。2016年6月,随共青团四川省委出访香港,作品被中联办、华菁会等机构和个人收藏。2016年8月,受邀参加由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在哈萨克斯坦留下多幅作品,期间受到中宣部副部长崔玉英的接见和高度肯定。2016年11月,作为中国青年代表随张德江委员长出访越南,参加中越第三次青年大联欢活动,并作《汉字书法与中国及越南传统文化》主旨讲座,引起现场中越青年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
 
    虽然当代书法是多元化的,但是,我认为,在“走近经典”中去认识、挖掘书法的当代意义,将魏晋风骨唐风宋韵的审美内涵整合到当代书法审美价值中,在书写中展现强烈的当下意识和主体精神,应是书法发展方向的主流意识。我想,这也是魏爱臣书法价值重要体现之所在。
 
    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西化浪潮之后,重新检讨中国书法的精神价值取向是当代书坛应该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书法的本质意义在于文化根基。因此,我们不仅要讲究书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还要求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没有文化为底蕴的技法展现,就失去了书法的内在韵致。
 
    正因如此,魏爱臣在钻研技法的同时,更注重文化内蕴的提升。在他看来,只有在高度技法层面上,追寻书法的精神内蕴,才能提高书法的文化品格。在这一点上,他注重向传统经典的回归,回归魏晋,当然不仅仅是技法、技巧层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魏晋文人精神的回归。
 
    他祖籍山东,长于东北,成于蜀地,游学于天下。他的知识结构和学术修养应该说是比较全面的,他于文学、历史、哲学等都有深入的探究。巴蜀文化的诡奇、丰厚和深长对他浸淫极深,巴蜀文坛和书坛先贤对他的文化品格和书法创作也影响至深。
 
    在我所接触的书法界青年朋友当中,魏爱臣具有极其的奉献精神和超强的组织能力,几年来分别组织了墨光四射成都青年书法展、四川湖南青年展、文殊艺术沙龙、青城论道书法讲坛、习近平用典四川青年书法展、四川山西青年十人展等影响较大的展览。还多次为四川书法家网主办的“传统优质资源对话”,“青城论道”艺术名家讲坛,四川当代油画院、四川当代国画院、四川当代书法篆刻院年度艺术大展担当学术主持。
 
    令我感铭的是,他对历史的熟知和对古文诗词的辨识。他常以自作诗文和对联创作书法,并多次为当代文化大家撰联,这在当代青年书法家中,实乃难得。
 
    2011年为陕西五丈原武侯祠撰联“地虽五丈,南望巴蜀,不妨长眠一代名相,鞠躬尽瘁,始存前后出师二表;天已三分,北顾中原,仍为兴汉六出祁山,矢志不渝,终难上下山河一系”。2016年,为忘年交已故著名散文家、著名画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主席许淇先生撰联“万里长天风骤降,三秋悲鸣,公乃生来形散神不散;九曲黄河淇上水,双笔写意,君已占却画坛又文坛”。为成都著名书法家郑家林先生撰联“司鼓领五兵,引得涕零锦水,终使巴山一曲悲画扇;妙手书六艺,自有墨榻文光,何妨云颂九霄展才情。”
 
    他不仅擅长行草,还擅长书法理论。多篇理论文章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书法》、《书法导报》等。他撰写的《以三大特征看嘉州画派的形成---兼论李琼久书画艺术》、《删尽流俗惟墨躬》、《百花潭书、芙蓉绽放》在芙蓉绽放全国书法展作品集的序,《于无声处闻心香》“草堂寻梦”舒炯个人书法作品集的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四川湖南青年书法展的序言等文章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时代性。也因为如此,我们能够从他的书法中看见浓重的书卷味、才情味、历史味。
 
    苏东坡曾经说过:“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作为一名深得传统文化内蕴的艺术家,魏爱臣身上,有着一种高蹈、旷达、闲适的精神和意趣,这种精神和意趣,在更多层面上使得他对书法创作保持着一种审美认知,即将书法创作作为一种人生情趣和文化建构的重要支撑,而不是作为一种谋求功利的工具,魏爱臣对于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
 
    看好魏爱臣,相信在他不断地孜孜以求的努力下,一定会不断攀越上书法的高峰。以魏爱臣对书法的执着追求,以他在文化品格上的日修身、夜慎独、学不止,我相信他将来一定会事业有成,因为他占据了当代书法创作的文化制高点。
 
                  (作者系著名书法理论家、《中国书法》编辑部主任)
 
 
 
 
 
 
 
魏爱臣简介
 
 
 
    魏爱臣,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青联常委,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当代书法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四川青年书法社主席,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擅长行草、书法理论及诗词文章,作品风格具有典型的文人气、才情气、书卷气。书法作品多次参加中韩和中日书法交流展、中国乌海书法节、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书法展、“城建杯”全国书法展、中国西部书法学术交流展、全国青年书法联盟首届双年展等全国性和四川省重要展览。2012年获第七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
 
 
    多篇理论文章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书法》、《书法导报》等报刊杂志,多次为大型展览和个人作序,多次为政府及文化机构进行学术讲座。多次随国家及省市代表团出访进行文化交流。
 
 
    2016年11月8日,作为中国青年代表随张德江委员长出访越南,参加第三届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作《汉字书法与中国及越南传统文化》主旨讲座,引起中越青年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曾受邀参加由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期间受到中宣部副部长崔玉英的接见和高度肯定;受邀参加由成都市政府组织的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中法成都文化展”活动。
 
 
    多幅作品还被《求是》杂志、国家文物出版总局、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越南、泰国、柬埔寨、美国、加拿大、法国、哈萨克斯坦等相关机构及人士收藏。
 
 
 
 
魏爱臣作品欣赏
 
 
 
点击新窗口打开
 
 
 
 
点击新窗口打开
 
 
 
点击新窗口打开
 
 
 
点击新窗口打开
 
 
 
点击新窗口打开
 
 

标签:
更多

上一篇:刘光贤(四川省美协会员、成都市美协常务理事)

下一篇:杨西屏——大景山水